河南省平顶山市住建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聚焦“1+2+4+N”目标任务体系,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深刻把握“五个转变、五个更加注重”重要原则,以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勇于担当作为,狠抓各项任务落实,奋力推动平顶山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微信图片_2025-10-27_192152_286.png

聚焦动能转换,激发平顶山创新活力。突出“青年创新”引领,以中国尼龙城、白龟湖科创新城为载体,每年设立3000万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实施“青年逐梦”行动。依托尧山实验室等平台,鼓励青年参与新材料、电气装备、新型储能、焦肥煤绿色转化利用等核心技术攻关,建立“平台建设-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青年创新创业体系,让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建设“青年创业孵化联盟”,整合产业园区、众创空间资源,为青年创业提供场地支持、导师指导、市场对接等“一站式服务”。搭建“青年人才数字化服务平台”,整合产业岗位库、人才数据库,实现青年技能与产业需求的智能匹配,凝聚青春力量,激发城市创新活力。

微信图片_2025-10-27_192223_172.png

聚焦品质提升,建设平顶山宜居样板。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大力推动“好房子”建设和住房“以旧换新”活动,拓宽公租房筹集方式,满足新市民、老居民等多样化住房需求。系统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试点建设30个完整社区,完成114个老旧小区改造,更新加装电梯1000部以上。完成31条城市道路和100条背街小巷提档升级,打造旅游公路300公里以上。围绕“一老一小”,通过补建、置换、改造等方式,建设养老服务中心330个、老年助餐场所450个、托育机构53家。打通各产业园区与社区居民公共服务设施共享通道,谋划建设一批多功能运动场、健身步道、慢行系统。健全物业“收费透明、服务标准、监督有效、退出有序”的管理体系,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幸福感。

微信图片_2025-10-27_192242_913.png

聚焦绿色转型,提升平顶山魅力颜值。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化推进,加强北部山体生态修复,建设完善环山生态路和伴山祥云河,打造山顶公园“云端会客厅”;统筹推进现代水网建设,深入开展河湖库“清四乱”,加大沿白龟湖、沿湛河、沿沙河亲水资源保护利用。高标准维护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质安全,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合理优化绿化空间体系,通过拆违建绿、破硬复绿、见缝插绿等,新增绿地100万平方米、街头游园20个以上。强化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协同管控,确保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严格城市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积极倡导节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微信图片_2025-10-27_192305_806.png

聚焦风险防控,增强平顶山安全韧性。把风险防控理念嵌入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各环节,形成“规划-实施-评估-优化”动态闭环。严格落实建筑高度不超54米、容积率不超2.5要求。大力推动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对市区供水、燃气、供热、污水、雨水等地下管网(线)进行综合性更新改造。持续做好城区十八溪塘综合治理,强化城区重点部位内涝防御、易积水点整治,健全城区水系、排水管网、周边河湖等“联排联调”。以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成果为数据基底,构建市县一体的“全周期、多维度、跨层级”防灾减灾体系。扎实开展建筑施工、消防等领域本质安全提升行动,用好“领导+专家+专班”机制推动隐患整改。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强化预防服务,推动风险减量。

微信图片_2025-10-27_192325_414.png

聚焦文脉赓续,守好平顶山精神家园。牢牢把握城市文脉,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文化古迹古建、非遗、景观等系统性保护和统一性监管,加快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公园、叶县楚长城文化公园建设,推进鲁山仙人洞遗址、汝州温泉旧石器遗址发掘研究和汝州半扎古镇万里茶道申遗工作。打造“陶瓷、说唱、三苏”文化品牌,争创中原国家级陶瓷文化、河南(平顶山)三苏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深化国家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区建设,打造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中原样本”。充分挖掘煤炭、化工、盐业等产业历史底蕴,完成老厂区、老矿区、老厂房盘活利用6000亩以上,让工业遗产“活”起来。加强“书香鹰城”建设,完善“城市书房”功能,用文化塑造平顶山魅力。

微信图片_2025-10-27_192349_065.png

聚焦治理增效,打造平顶山智慧引擎。全面构建“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理顺“街道、社区、网格员”+“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小区居民”的多元治理体系。推动信息数据、视频图像跨部门联网整合,健全标准化、数智化、高效化城市管理机制,实现“多元多效”和“一网统管”。创新智慧教育模式,丰富数字文旅新体验,普及数字医疗服务,高质量打造数字化生活场景。推动国有资本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应急能力提高等关键领域集中,建立“投融建管服”一体化模式。统筹优化“人民网留言办理”、“12345热线”运行机制,强化市县之间、市直各部门之间“协同联动”,对城市发展问题,做到“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作者系平顶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