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一区28号楼下,一台重型塔吊将项目首个混凝土模块化箱体吊装到位,标志着这一技术在危旧楼改建实践中迈入新阶段。

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三里河一区28号楼,因设施严重老化、缺少抗震加固和外墙保温等突出问题,于2023年被纳入西城区危旧楼改建范围。本次改造中,该项目采用中建海龙研发的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将整栋建筑科学划分为156个预制模块单元,涵盖6种户型。

“我们采用‘空心剪力墙+双面墙模的模块化技术体系’。”项目负责人裴江飞介绍说,该体系外墙可减少支模工作量,提高安装效率;内墙采用双面模壳剪力墙,减少户内面积占用。据悉,项目90%的工序在专业工厂完成,工期较传统建造方式缩短约75%。

西城区住房和城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王勇表示,通过“极速审批”模式,项目实现土地划拨、规划许可等四证单日办结,做到“拿地即开工”。同时,为54户居民提供“一户一策”精准服务,采用“政府补助+居民出资”资金共担模式,100天完成从启动到100%签约搬迁。

作为西城区第二个模块化原拆原建项目,三里河一区28号楼项目的成功推进,标志着混凝土模块化建造技术从试点走向成熟推广。2025年,北京市提出实施500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模块化建造技术将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