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改造关乎大民生。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城市的角落正在悄悄发生变化。居民唱主角,积极练就微改造的“绣花”功夫,让昔日闲置的犄角旮旯妙趣横生,让自治共治智慧融入社区建设,让城市角落焕发生机。共建共治共享,以“缤纷社区”为抓手的微更新成为浦东新区一道亮丽风景。
用创意点亮角落
凉亭换新,入口门头改成中式设计,休息区域色彩斑斓……近日,浦东新区上南十村通往学校的梅香园发生了大变化。走进梅香园,两侧的红白栏杆分外醒目。沿着人行道一路前行,现代廊架、中式屏风、瓦片景墙、素色铺装、绿植微景观等一一呈现,充满和谐、温馨的宜居氛围。去年,该园开展微改造行动,从小处着手,放眼民生大事,大幅提升居民幸福感。看到梅香园的变化,上南十村居民王阿姨惊喜地说:“经过改造,梅香园增添了色彩、活力、温馨。”
花木街道原培花路小商品市场拆违后遗留的场地上,过去道路两边小区围墙年久失修,居民意见很大。去年,街道联合社区、居民代表召开“圆桌会议”,确定微改造方案。粉刷了围墙,修复破损路面,补种绿植、增加休闲座椅。“现在路面宽了,围墙彩绘很漂亮,我经常在这里散步。”居民沈大爷说。
凝聚自治共治智慧
近年来,浦东新区以“缤纷社区”建设为抓手,通过一个个社区微更新项目的实施,让市民感受到家门口生活环境的改善。
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管理事务中心(浦东新区城市规划和公共艺术中心)近年来与新区各街镇、各委办局积极协作,聚焦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9类公共要素:口袋公园、街角空间、运动场所、活力街巷、慢行网络、林荫街道、公共设施、艺术空间和透绿行动,并在缤纷社区导师、社区规划师的精心指导和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下,推进“缤纷社区”建设。
在财富海景花园小区中央,原先800多平方米的户外戏水池破损、杂乱、无人打理。如今,这块场地已被打造成温馨的邻里之家:玻璃房里,可以喝茶、读书;户外太阳伞下,可以聊天、休憩;鲜花绿植环绕的小广场,更是孩子们奔跑、嬉戏的乐园……
不同于以往政府主导的市政项目建设和综合环境改造,浦东新区在“缤纷社区”建设中将公共空间微更新纳入了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社会治理创新工作中,探索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推进社区自治共治模式的完善。
绿化带外侧的木桩栅栏,大树下的木座椅……康桥镇海富城市花园小区的居民欣喜地发现,小区更美更温馨了。去年,小区启动微更新改造工程,结合居民诉求,从细节入手,完善小区设施。具体怎么改,居民说了算。在施工过程中,许多热心居民参与进来。秋千、挂梯、摇摇椅容易造成危险,为确保孩子们的安全,游乐设施下还专门铺设了软垫……社区广泛收集民意,在施工细节上不断改进。
“原来是一片荒废的休闲区,现在改成了亲子游乐园。”小区居民王阿姨一直关注着小区里的新变化。经过微改造,小区新增了秋千、挂梯、摇摇椅等游乐设施,以及供老人休息的长椅,大大提升了社区颜值,也提升了居民在家门口休闲、遛弯的幸福感。
未来实施300处项目
据悉,缤纷社区建设已被列入《浦东新区城市管理精细化“十四五”规划》,五年内计划完成300处缤纷社区点位。下一步,在缤纷社区建设中,还将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和社会资源,尤其是小区内的公共空间微更新将逐渐转变为以小区居民自治主导为主,加大对社会资金和社会资源进入社区的扶持力度,培育和发展社区内部的自治团队或组织,并继续强化与兄弟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合作。
事实上,浦东新区一直鼓励社会资源参与、从事社区微更新等事项,陆续产生了积极参与从事社区微更新优秀社区公益活动的代表性企业。截至目前,浦东新区已持续建成了8处完全由社会资金筹建、不动用一分财政资金的社区微更新项目。
据介绍,今年,浦东新区进一步扩大社会参与度,原先的“1+2”技术指导模式将调整优化为“1+1+1+N”模式,即一位总体负责的社区规划师(聘任制、片区组团式指导),辅以一位专业社区规划助理和一位属地社区规划助理(属地街道(镇)人员担任),“N”指社区热心志愿者、社区公益组织等社会参与力量。将“缤纷社区”建设与“美丽家园”“美丽街区”“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联合推进,让居民、社会组织加入到社区建设队伍,共同打造符合居民需求的幸福家园。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