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构建“前端便民、中端智慧、后端循环”的全链条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体系,通过硬件设施迭代破解投放难题,依托数字技术赋能打通处置堵点,深化产业协同实现资源价值转化。
近日,在成都市龙泉驿区东安街道顶佛寺新居,封闭式分类箱体刚刚完成改造:拆除旧箱体、搭建通风亭棚,更换大容量分类桶并增设清晰标识,洗手台、照明等便民设施同步到位。曾经的“问题点”变身干净、明亮、便捷的新投放点。如今,该街道32个投放点均已焕新,居民垃圾投放体验显著提升。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成都通过铺设“天府蓉易分”生活垃圾智能回收箱,推动垃圾分类从“基础便民”向“智能高效”升级。在金牛区九里堤街道锦西花园3期,智能回收箱备受欢迎。据了解,这台设备扫码进行投递,可自动称重、压缩,同时根据积分即时返现,解决了低值可回收物回收难问题。投递的可回收物会被运至分拣中心细化为80多个品类再利用,形成“前端便捷投、后端精细分”闭环。目前,该设备在成都已铺设1600余台,日均回收垃圾约80吨。
过去,大件垃圾因体积大、难搬运、处置渠道不明确,有时会被随意堆放在小区院落角落、楼道甚至路边,不仅破坏居住环境,还存在消防安全隐患。针对大件垃圾处置难这一痛点,成都积极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与生活垃圾清运体系深度融合,上线智慧化收运系统。
前不久,家住青羊区的李女士用“蓉城清运”小程序处置了自己的旧沙发。她说:“我试着在小程序上填了预约信息,想不到很快就有工作人员联系确认,第二天就把沙发拉走了。”据了解,成都大件垃圾处置体系升级后,通过小程序,居民可一键预约大件垃圾上门回收清运。智慧化收运系统的上线,打通了“市民-企业-监管”的信息壁垒,打造“线上预约+定点清运”并行的常态化收运新模式。市民可以通过“蓉城清运”小程序、“天府市民云”等线上平台一键预约上门收运,也能将大件垃圾送至小区内的投放点;清运企业可通过系统自主发起订单,依托GPS智能调度实现精准派单;监管部门则通过后台实时查看收运轨迹、处置进度,让每一件大件垃圾都“可追溯、可监管”。
同时,成都构建起“投放点-集散点-处置厂”三级处置网络,整合56家清运企业组建专业服务队伍,其中49家专注大件垃圾清运。截至目前,全市智慧化收运系统通过线上下单累计处置大件垃圾量21349吨,形成大件垃圾系统订单22805单,实现了大件垃圾从“大件难题”到“便民处置”的转变。
据了解,成都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三年攻坚行动为抓手,持续深化垃圾分类收运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融合,建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2个、分拣中心25个、回收站点3000余个,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43%、资源化利用率超84%。此外,为破解行业痛点,成都市出台奖励政策扶持标准站点与绿色分拣中心,构建4大类、22项循环利用指标体系,联合高校院所攻关低值废塑料处理、动力电池拆解等技术,推动可回收物高价值化利用。(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