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之窗常州讯(记者潘曾玉 通讯员童心)12月8日,江苏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公布2023年度江苏省城市更新试点项目名单。常州天宁区斜桥巷老旧小区整治项目、常州钟楼区陈渡片区有机更新项目入选其中,省级试点究竟有何特色?

走进常州市斜桥项老旧小区改造现场,房屋前,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施工;小区内,多了一个个崭新的停车位;街道旁,干净整洁,人来人往。

“为了孙子上学我才买了这里的房子并且进行全新装修,谁想到,人还没住进去呢,漏水就能从顶楼一直漏到一楼,且从这边单元渗透到隔壁单元!”小区居民戴明夫说道,以前是哪家装修,全楼都听见,还有一次隔壁邻居没有关窗户,因为下雨,居然漏到了他家楼下的住户家里,房屋质量确实堪忧。

这样的房子又被称作“大板房”,是由钢筋、水泥预制板块焊接而成,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安全状况堪忧。“现在好了,小区要改造了,大家都很期待赶紧入住新家。”戴明夫笑着说。

斜桥巷小区位于常州城市中心,处于老城厢复兴建设的核心板块。该小区主要建造于20世纪80年代,其中部分楼幢为“大板房”,由钢筋、水泥预制板块焊接而成,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这些房子已进入生命周期的“中晚期”,安全状况堪忧。除了墙体开裂、钢筋外露、屋顶漏水等影响结构安全的现象存在外,管线杂乱、停车位紧张等老小区的通病通通存在。

因为小区周边600米内有文庙、意园等文物建筑,且两条地铁线通过,受周边因素制约,其他“大板房”的异地安置政策对斜桥巷都不适用。“经过反复推敲和论证,斜桥巷大板房改造决定以‘原址原高原面积’为原则,采取‘群众主体、政府主导、共同出资、原地翻建’的改造模式。”斜桥巷老旧小区整治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项目总户数385户,涉及斜桥巷2-8幢,建筑面积约24500平方米。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搬离了居住38年的地方,在外面暂时过渡,现在一直期待着住进‘原址原高原面积’的家。”提及新居,85岁的蒋春娣阿婆满眼欢喜。 

蒋阿婆的期待也代表了整个小区所有居民,新居不仅房子新,还有了老年人期盼的电梯,有了让年轻人展颜的停车位,有了孩子们可撒欢的公共活动区域。据了解,预计一年后,在外过渡的居民将能够搬回他们心中的“旧址新居”。

位于常州市钟楼区东部的陈渡片区也在悄然改造。片区内人口稠密,既有成片的新建商品房小区,也有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建成的老旧小区和城中村,同时还包含产业园区和商业配套。片区不仅有浓浓的烟火气息,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片区内南运河上至今还保存着唐荆川为纪念老师陈渡先生所造的陈渡老桥。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建住区和厂房迁移,新旧融合问题凸显,建筑风貌衰退老旧,居住功能单一,欠缺全龄配套,路网不完善等,片区现有规划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居民需求。 

“陈渡片区有机更新项目将突出运营导向,按照‘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率先引入策划、设计、施工、运营、文化挖掘五位一体的更新模式。”愿景集团城市更新事业部南方大区首席策略官周俊介绍,他们坚持以群众需求为标尺,纵深推进社区发展治理和宜居环境建设,打破传统行政社区边界,整合周边社区、园区、街区、河道优质资源,整体规划建设“两轴、两街、一带、三节点”陈渡完整片区。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